足坛反腐再曝猛料:徐骏敏涉嫌操纵关键战,施晓东两度参与假球交易
近期,一份涉及中国职业足坛假球案的刑事判决书在网络流传,揭开了 2021 年中甲联赛两场关键战役背后的暗箱操作。判决书显示,前南通支云球员徐骏敏涉嫌在 2021 年 9 月与 10 月的两场对阵武汉三镇的比赛中,受赌博集团指使劝说门将施晓东踢假球,最终导致比赛结果被操控。
利益链条环环相扣,两度交易终成事实
根据判决书,赌博 “上线” 朱宏兴为助力武汉三镇冲超,于 2021 年 9 月 13 日南通支云对阵武汉三镇赛前,通过中间人周昱联系施晓东。周昱辗转找到汤维俊,后者又委托当时效力于昆山队的徐骏敏游说施晓东。经多次利益许诺,施晓东最终同意在比赛中 “放水”。赛后,朱宏兴通过汤维俊支付 16 万元好处费,其中徐骏敏分得 13 万元。
同年 10 月 1 日,双方再次交锋,朱宏兴故伎重施。周昱与汤维俊再度通过徐骏敏施压施晓东,后者继续配合,导致比赛结果再次偏离正常竞技轨迹。两场比赛的异常表现,最终成为武汉三镇冲超的关键助力。

多重角色交织,涉案人员各怀心思
案件中,徐骏敏虽已离开南通支云,但仍利用旧有队友关系促成交易。施晓东作为门将,本应守护球门,却在利益诱惑下两度失守。而朱宏兴通过经纪公司控制球员,形成 “赌球 - 操控 - 获利” 的完整链条。值得注意的是,陕西长安竞技与南通支云的另一场比赛中,类似手法亦被用于操纵比分,涉及丁捷、王琦等球员,进一步暴露了假球网络的复杂性。
足坛反腐持续深入,涉案人员终获严惩
2024 年 9 月,中国足协对涉案人员作出终身禁足处罚,徐骏敏与施晓东均在列。这一判决不仅终结了两人的职业生涯,也再次引发公众对职业足球公信力的拷问。尽管中国足协近年持续开展反腐行动,但假球赌球现象仍屡禁不止,暴露出监管漏洞与利益驱动下的道德沦丧。
此次事件再次敲响警钟:唯有强化制度约束、严惩违法行径,才能重塑足球行业的纯净生态。对于武汉三镇而言,虽通过争议比赛完成冲超目标,但球队形象已蒙上阴影。而球迷们更期待,中国足球能真正告别 “假赌黑”,回归竞技体育的初心。